一里雲村醫養園區如何以「復能」打造醫養合一的長照新典範!
早晨,雲村景觀園區裡傳來鳥鳴聲。可愛奶奶在健康管家的陪伴下緩緩散步。雖然記憶時常模糊,但當她聞到桂花香時,忽然笑著說:「這香味,我小時候最喜歡。」
這樣的時刻,不只是回憶的重現,更是因為持續的 復健與生活復能,讓她仍能在日常裡找回屬於自己的力量。
9月21日 國際失智日
根據《世界阿茲海默症報告 2025》全球已有超過 5,500 萬人受到失智症影響,預估到 2050 年將突破 1.39 億。
失智症帶來的挑戰不僅是記憶流失,更是生活功能逐步退化。復健介入,能有效延緩失能、提升自理能力,甚至延後入住安養機構,為家庭與社會減輕沉重的照護壓力。
復健並非單純的醫療,而是協助長者下列事項:
維持或恢復日常生活功能
增加社交互動,降低孤立感
減少跌倒與失能風險
提升自我照顧與尊嚴感
然而,多數失智症長輩仍被排除在復健資源之外,這正是「醫養合一」照護模式的重要性。
全面性評估:檢視認知、身體、心理與社會功能。
共同設定目標:與長者及家屬制定 SMART 原則(具體、可衡量、可達成、相關性高、有時限)的復健目標。
持續追蹤調整:隨病程與生活情境改變,不斷更新計畫。
團隊合作:醫療專業人員、照顧服務員、家屬共同參與。
65% 的國家政策提到復健,但多未實際落實。
復健被視為 基本人權,符合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》(CRPD)。
復健是 精準照護的一環,與診斷、藥物同等重要。
成本效益顯著:可延後入住機構、降低照護支出。
強調連續性:從早期診斷到末期照護,都需要復健支持。
韓國 Homelearn 計畫:改善居家失智者的日常功能。
日本:在高齡設施推行全國性密集復健。
巴西:以人為本的職能治療方案。
挪威 & 愛爾蘭:在社區與臨床導入認知復健。
印尼 & 多哥:在資源有限地區建立社區型復健模式。
在一里雲村『雲村住宿長照機構』我們相信「照顧不是被動守護,而是主動培養長者能力」。因此我們將「復能文化」放入機構 DNA:
醫療復健
。雲村診所服務與國際接軌,將「認知復健」與「功能導向治療」納入診療計畫。
。照護團隊提供物理治療、職能治療、認知訓練,避免僅靠藥物。
生活復能
。雲村健康管家(照顧服務員)協助執行日常復健活動,如步行、用餐自理、社交互動。
。建立「復健文化」,不只生活照顧,更重視長者能動用自身能力。
專業配置
。雲村住宿長照機構設有「活力復能區」器材,由醫師與物理治療師共同制定每位長者專屬的復能計畫。
。引進團隊合作模式,建置「照護技能中心」提供:智能守護、多元輔具、照護技能訓練、AI照護,確保每位長者都能獲得適合的照護計畫。
社交支持:透過團體活動、興趣課程,延緩失智長者的社交退化。
把「復能」作為差異化服務特色,凸顯「醫養合一」與「活躍老化」。
。以數據為佐證:國際研究顯示,復健能延後入住安養機構並降低醫療成本。
。建立雲村特色:結合診所醫療、住宿長照與日常生活復健,打造完整照護鏈。
。協助家屬安心:不僅看見長輩被照顧,更看見長輩持續「能做得到」的喜悅。
復健不是治癒,但它能讓失智長者 活得更久、更好,也能讓家庭與社會減輕負擔。
在這個國際失智日,一里雲村希望與世界一同倡議:👉 照護不只是守護,而是要幫助長輩「活出能力、活出尊嚴」。
Q:失智症患者真的需要復健嗎?
A:需要。復健能幫助失智長者維持生活功能,提升自我照顧能力,延緩失能與入住安養機構的時間。
Q:復健能治癒失智症嗎?
A:復健不是治癒手段,但它能顯著改善生活品質,讓長輩在記憶退化過程中仍能保持尊嚴與獨立。
Q:一里雲村提供哪些復能服務?
A:我們結合診所醫療(物理治療、職能治療、認知復健)與住宿生活復能(步行、用餐自理、社交活動),打造全方位的「醫養護合一」照護模式。
Q:復健對家屬有什麼幫助?
A:復健能減輕家屬照護負擔,讓他們不僅看見長輩被照顧,更能看見長輩「能力仍在」的喜悅。
※參考資料 —
🧠 世界阿茲海默症報告 2025 Reimagining life with dementia – the power of rehabilitation (重塑失智生活:復健的力量)
來源:Alzheimer’s Disease International (ADI)
📖 專欄作者|村筆・雲村人
來自一里雲村的觀察與書寫。
用文字記錄生活的風景,也探索健康、長照與生命的深意。每一次閱讀,都是你與雲村的同行。